浚凯之家

2024车走势(车市价格走势图)

2024车走势(车市价格走势图)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2024车走势,以及车市价格走势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一、2024年,车价还会降吗汽车市场将会怎样变化

回顾去年的汽车行业可以说是相当热闹,惨烈的价格战和新能源技术的爆发贯穿了整个2023年。而在2024刚开年,比亚迪旗下的秦PLUS、驱逐舰05、海豚就推出了荣耀版车型,率先打起了价格战,而秦L、元UP、海豹06、海狮07等车型也将于不久后发布,看来今年也将是一个血雨腥风的一年。

那么在2024年汽车行业又将如何变化?我们不妨做个预测,本篇文章就来聊聊,2024年的车型、车价以及技术将会有怎样的发展。

价格战上半年还将继续,下半年走势未知

2024年,各家车企是否还会像23年那样进行惨烈的价格战,还要看整体经济环境的变化。根据预测,美联储大概率会在年中降息,而降息无疑会提振全球经济,到时如果需求增加,国内出口恢复,带动经济增长,那么汽车行业也势必会迎来增长,下半年车企的销售压力会减轻不少,价格战可能会放缓。但在上半年,车企的价格战大概率还会持续,比亚迪荣耀版车型的推出就是证明,所以如果你有购车计划,那么在今年购车是比较合适的。

新能源依旧是市场热门,燃油车更新换代变慢

2023年国内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35.7%,这意味着每卖出100辆车,就有35.7辆车为新能源车型(纯电、插电混动、增程混动)。而在2024年,随着电池价格的不断下跌,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率还将继续提高,尤其是小型车和中型车这两个细分市场(紧凑型和中大型燃油车还占据主流),更多燃油车型和油电混动车型也会逐渐向插电混动和增程混动转型。

而燃油车虽然目前还占据市场主流,但不管从销量趋势还是网络热度方面,前景都非常堪忧。以燃油车型为主的合资和豪华品牌,会在马太效应的影响下加速洗牌,那些销量差、又没有新能源车型规划的小众品牌可能会在两年内退出中国市场,比如斯柯达、雪铁龙、起亚等品牌,燃油车的销量会继续向大众、丰田、本田等合资巨头集中,而且合资巨头们的产品策略也会非常保守,很多新车型不会引进,特供拉皮车型会变多。所以那些小众品牌的粉丝们,想买Dream Car真的要抓紧了。

新能源车技术趋于稳定,800V是重点

2023年是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车技术爆发的一年,800V高压平台、碳化硅充电、CTC电池车身一体化、前后桥一体压铸、CDC电磁悬架(普及)以及最重要的L2+高阶驾驶辅助都是在2023年推出的。而2024年则是这些技术的普及装车之年,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宜的车型会逐渐应用这些技术,而行业领先的车企会更加专注于高阶驾驶辅助的研发。

在这么多眼花缭乱的新能源技术里,800V高压平台是最重要的一个,800V是指额定电压在550V-850V之间的车型,800V相比400V车型充电速度更快、能耗更低,所以如果你想在今年购买一辆纯电动车,那么最好选择800V车型,400V车型在这两年会马上过时,到时候二手车的保值率会非常低,买800V车型不至于亏的很多。

欧美豪华品牌油车会加速48V化,想买纯油要趁早

48V轻混系统是欧美车企适应环保要求的技术路线,主要原理就是在P0(发动机前,由皮带连接)或者P1(发动机后刚性连接)的位置添加BSG和ISG电机,在起步阶段辅助发动机输出,绕过发动机低效区间,以达到省油和环保的目的。但48V系统在国内严重水土不服,不仅省不了多少油,对于欧美那些精贵车型(尤其是欧洲豪华品牌)来说,48V系统电池和电机的维修成本也相当高。

但大势所趋,目前沃尔沃燃油车型已经全系换装B系列的48V轻混系统,凯迪拉克的SUV车型也已经就位,另外奔驰宝马也是48V系统的支持者,C级、E级、GLC级、新5系均搭载48V系统。所以想买燃油车尤其是豪华品牌燃油车型的消费者,趁48V没有大规模普及,以及现在优惠比较高,可以在今明两年入手。

说了这么多,看似汽车行业风起云涌,好像稍不注意就会过时,选错了车就会亏本一样。但只要不买,那就永远不亏。在2024年我们还是要优先保证自己的现金流,切勿盲目跟风,预算不多就不要贷款硬上,买个便宜的二手车就挺好,新旧交替的时代,如果你不是很了解汽车,那么最稳妥的方法就是不买,等到新能源时代真正到来,一切都稳定以后,再挑选一台靠谱的车型准没错。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寒霜工作室,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二、【汽车人】2024首周下跌,港股汽车板块踏上挑战之路

2024年首周,港股汽车板块下跌,今年如果成交量再减,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2024年开年,全球股市均大幅走低。

第一周(2024年1日-7日),港股共四个交易日,恒生指数下跌3.00%,国企指数下跌2.80%,恒生科技指数下跌4.57%。

原因在于:美联储的鹰派纪要曝光,美元利率峰值时间不但可能超预期,且不排除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这直接导致了纳斯达克指数高位崩盘,也令港股遭受到了巨大冲击。

板块方面,传统能源和银行股涨幅居前;AI、新能源汽车、科技、生物医药等板块跌幅居前。

汽车板块本周下跌5.13%,基本吞掉了2023年最后一周的涨幅,周成交额152亿港元,为过去13周的次低。乘用车企全部收跌,无一幸免,其中新势力跌幅居前。

跌幅靠前个股有:蔚来周跌13.18%、理想汽车周跌8.29%、长城汽车周跌7.69%、北京汽车周跌7.46%、零跑汽车周跌7.14%、小鹏汽车周跌7.05%。

商用车企表现较好,潍柴动力周涨4.55%,中国重汽以0.00%的变动收平。

消息面上,全球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二的速腾聚创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募资9.85亿港元,成为激光雷达上市公司第一股。在IPO前,速腾聚创获得菜鸟、昆仲资本、中国移动等机构的多轮融资,同时得到吉利、北汽、广汽和比亚迪等汽车公司的投资。

本周,多家汽车品牌公布了2023年全年销量,除比亚迪超额完成300万辆销售目标外,其它车企也纷纷刷新记录。

长安汽车2023全年销量超过255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超47万辆,自主品牌海外销超过23万辆。广汽传祺2023全年销量40.65万辆,同比增长12.1%;MPV系列成为销量龙头,全年累销16.41万辆,同比增长59%。

随着车企销量创新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稳步增长,出口也创下新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3全年汽车产销约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900万辆,汽车出口接近500万辆。

然而,这并未能在股市上提供有力的支撑。一方面,受金融环境制约,恒生指数经历超过30个月的调整周期,成为港股近15年来最漫长的调整,汽车板块的表现则是“矮子里拔将军”;另一方面,资本普遍对2024年国内汽车市场的内卷表达担忧——尽管销量创新高,但盈利预期并不乐观。

受全球资本流动、美国银行危机,以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港股主要指数在2023年普遍下跌。

具体而言,恒生指数从2023年开年的19570点下跌至年末的17047点,累计下跌13.69%;恒生科技指数下跌8.83%,至3764点;国企指数下跌13.97%,至5768点。

自2018年触及历史高位33484点以来,恒指除2019年有所上涨外,已经连续4年下跌(2020年-2023年),近五年累计跌幅约为49%。

2023年,传统能源板块成为全年表现最佳的行业,涨幅为19.8%;而房地产和建筑行业则为最差,下跌30.9%。港股汽车板块表现较好,累计上涨8.81%,但这是因为2022年大跌49.80%。

成交量方面,恒指2023年全年成交额为25.487万亿港元,连续三年下滑。相较之下,A股2023年全年两市成交额为211.6万亿人民币。

2021年-2023年,汽车板块的成交额分别为2021年1.81万亿港元、2022年1.36万亿港元和2023年1.17万亿港元(不包括小米集团),同比分别下降24.8%和13.97%。

2023年,南向资金净买入规模大约3188.4亿港元,较2022年(3863亿港元)同比下滑17.46%。然而,南向资金并不倾向于汽车板块,买入榜排名前十的行业没有汽车股。相反,前十大汽车个股,比亚迪股份、吉利汽车、理想汽车和小米集团等均在卖出榜单之中。

此外,港股公司回购创下历史新高。2023年,有199家公司回购股份,总额达1263.26亿港元,较2022年的1049亿港元增加20%。这是第三年回购增加,2021年、2022年、2023年的回购额分别为381亿港元、1049亿港元、1263亿港元。

港股回购之最是腾讯控股,2023年回购了494.33亿港元;友邦保险和汇丰控股分别以284.09亿港元和214.76亿港元排名第二和第三;长城汽车和长实集团分别以21.98亿港元和19.69亿港元排名第四和第五。此外,回购额超过10亿港元的公司还包括中国石化、小米集团、快手、东风集团等。

从时间线看,2023年上半年,美国地区银行危机和美联储利率前景的不确定性,影响了港股的信心;下半年,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速的担忧,加剧了市场的下跌。

汽车板块则有些不同。由于港股汽车板块市值前四的车企(比亚迪股份、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占据了整个板块的大半江山,尤其是前两家的占比近半,该板块的走势很大程度上受这四家头部车企的影响。

1月份汽车板块大涨17.65%,2月份受价格影响下跌13.59%,3月份反弹7.09%,4月和5月分别下跌6.55%和6.78%。

6月和7月由于车市销量回暖,分别上涨了16.47%和17.83%,7月份汽车板块的涨势达到了全年的顶峰。8月-11月由于整体环境偏弱,连跌了四个月。12月微幅反弹了0.71%。2023年全年汽车板块累计上涨8.81%。

以下是一些汽车板块中涨跌居前的公司及其年涨跌幅:

理想汽车是推动汽车板块上涨的主要推动力。尽管行业竞争激烈,但其在财务和市场方面表现稳健,较高的单车均价和稳健的市场增速,使得投资者对其有较高的预期。

比亚迪股份虽然遭到巴菲特的抛售,但全年仍以涨幅收尾。作为自主品牌的领导者,其12月销量超过30万辆,占据了新能源市场的三分之一,完成了全年目标。

吉利和长城在自主品牌中表现出色,前者是少数完成全年目标的车企,而后者在新能源领域后发而先至。但与头部车企相比,这两家车企未能引起大机构的关注。

作为新势力中的技术派,小鹏和零跑吸引了大量跨国投资,销量维持在2万辆左右,股价表现积极。

蔚来作为新势力中的龙头,由于12月未推出新车且避免价格战,销量为1.8万辆。尽管如此,蔚来融资能力独特,中东资本战略投资使其仍有一定资源。

小米汽车虽未正式交付,但市场预期小米将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创新与活力,小米集团的股价在年底持续上涨。

华晨中国涨幅靠前的主要原因是华晨宝马仍然是“现金牛”。一旦公司完成重组,剥离坏资产,许多投资者认为凭借宝马的利润和分红,该股仍具不俗价值。

2023年商用车行业摆脱熊市,步入增长周期的转折年。潍柴动力和中国重汽等头部商用车企业业务明显发展,尤其是清洁能源(天燃气动力)重卡和发动机销量暴增,海外市场也增势良好。

恒大汽车、五菱汽车和车市科技因股价不足1港元,被戏称为“仙股”。由于正规金融机构不交易此类股票,导致成交量极低,甚至可能无人问津。这是港股的独特现象,也是香港股市的问题。

放眼2024,港股的调整之路仍然存在困难。

自1992年至今,恒生指数经历9次大幅调整,平均每次调整244个交易日,平均跌幅达43.75%。然而,2021年以来的下调,规模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PE的估值创下近五年来的低点。这也意味着,港股呈现出了显著折价。以价值来看,是最有性价比的市场,也是南向资金源源不断抄底的主因。但它的问题同样一目了然。

美联储年初的鹰派纪要,意味着高利率和美元的流出仍会在相当的时间内影响着香港股市。

本轮港股的持续低迷,同时伴随着流动性的不断降低。而流动性匮乏导致的问题之一就是个股的分化。

港股成交量仅为A股的十分之一左右,使得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更愿意选择流动性充裕的股票进行交易。这就导致了两极分化,如比亚迪股份和理想汽车的日成交额可达10亿港元左右,而车市科技在202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成交额仅为3904港元,相当于一台PS5的售价。

机构投资者青睐的股票将享有流动性溢价,如比亚迪以及新势力车企。而缺乏流动性支持的股票,尤其是国有车企的股价则持续低迷。

行业领导地位、科技创新标签,以及股权结构,是决定股票进入机构投资者名单的关键因素。

新势力车企如蔚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等,之所以受到机构投资者青睐,更先进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尽管这些新势力车企的销量和业绩不及传统车企,但凭借充足的交易量和大股东的灵活交易策略,使它们的市值远超传统车企。

传统车企也都看在眼里,希望能通过新能源业务或全新品牌在香港独立上市,使股权结构更加现代化。然而,投资者能否接纳这样的变革,仍需进一步观察。

一是美元涨跌周期;二是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三是国际形势。目前,前两者已在港股充分反映悲观预期,后者则较难预测。

多数金融机构预计,外部因素对港股的影响将有望改善。香港作为离岸金融市场,其流动性和投资风险偏好受全球宏观环境影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港股有着重要影响。虽然近期美联储鹰派势头再起,但美元触顶已是不争的事实。美元必然在2024年发生转折,剩下只是时间的预期问题。

此外,随着南向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港股,以及人民币柜台交易的开启,令人民币资本在港股市场持股市值不断增长,话语权逐步增强。

因此,多数机构看好2024年港股表现。

国信证券预测,2024年恒生指数将在16000点至23000点之间波动,并维持超配评级。银河证券认为,如果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缓解、中美关系改善,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升温,将有助于推动估值较低的港股反弹,特别是先前外资流出较大的行业。平安证券建议关注科技创新、景气修复和高股息三个方向,认为它们具备潜在的投资吸引力。中金公司建议继续采用哑铃型配置策略,关注稳定现金流、高端科技升级和出海等主线。

虽然对未来市场的预测难度较大,但相较于2023年,2024年市场预期已经降低,从逻辑和概率上看,2024年的情景大概率会更好。从经济内生情况来看,2024年有底部筑稳和修复的可能性,估值、筹码结构等方面较过去几年有所好转,为市场带来更多机会。

2023年的港股汽车板块,新旧势力车企的角力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新势力车企凭借技术创新和资本青睐迅速崛起,而传统车企的新能源业务后来居上,也希望能将其独立上市,这或将成为2024年港股市场的一大看点。

第三,AI赋能智能汽车产业,带动港股的发展。

投资者当前非常关注AI赋能其它产业共同催生的创新性机遇,智能汽车产业最有希望拔得头筹。自动驾驶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终于在2023年走向了大模型时代,其中ChatGPT的问世成为自动驾驶技术变革的重要变量。马斯克在近期表示,相比车企,<a class="baikekeyl" href="htt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人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人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三、2024年车展时间表

1.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4月25日- 5月4日

2.上海国际汽车展览会:6月10日- 6月18日

3.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8月25日- 9月3日

4.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10月15日- 10月23日

1.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汽车展览会之一,北京车展每两年举办一次。在2024年的北京车展上,我们预期将看到大量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技术的展示。中国的主要汽车制造商,如吉利、比亚迪和长城,都将在此展出他们的最新技术和产品。此外,国际巨头如宝马、奔驰和奥迪等也将带来他们的新款车型和创新技术。

2.上海国际汽车展览会:上海车展通常在每年的年中举行,它是亚洲最具影响力的汽车展览之一。在2024年的上海车展上,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展示。与北京车展相比,上海车展通常更加注重豪华车市场和高端技术的展示。

3.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广州车展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大的汽车展览,它通常在每年的秋季举行。在2024年的广州车展上,我们预计将看到大量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联网汽车的展示。广州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中心之一,因此这个车展对于展示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来说尤为重要。

4.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成都车展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汽车展览,它通常在每年的秋季末或初冬举行。在2024年的成都车展上,我们预期将看到大量的SUV和越野车的展示,因为这些车型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山路和复杂地形上非常受欢迎。此外,成都车展也是展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技术的一个重要平台。

总的来说,这四个车展都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事件,它们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一个展示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平台,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新车型的机会。每个车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点,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区和不同市场的需求和趋势。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内容摘抄自互联网,只做模板演示使用,无其它用途,如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发送邮件至#qq.com反馈,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