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编今天给各位分享拥抱内在的小孩这本书推荐语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Embrace your inner girl/boy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假设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Embrace your inner girl/boy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1、一次父母打骂、一场噩梦般的考试、被同龄人欺侮孤立……这些被淡忘的童年创伤,就是被你遗忘的内在小孩。内在小孩是你情绪化的根本原因,而你却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也许某天,你就会突然开始生气、发火;也许你会对某些事特别敏感,甚至都不愿提起;也许你会有模糊的悲伤感,却找不到任何与悲伤相关的记忆。你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思维,感觉全世界都在与你作对。
2、也并不知道,你在无意识地重复着父母对待你的方式,你无意识地把这种方式复制给自己的孩子,伴侣,亲人。你明明很讨厌父母对着你吼,但你却又控制不住地对自己的孩子吼;小时候你一调皮就会被父母打,现在的你一看到自己的孩子调皮,就忍不住去打他;小时候不睡觉,不吃饭,就会被骂,现在看着自己的孩子不吃饭不睡觉,自己心里面也莫名其妙的烦燥,甚至控制不住的打骂孩子……其实,你是否知道,那些早已淡忘的童年创伤,一直在潜意识中困扰着,伤害着你,控制着你?
3、内在小孩就是孩子般的敏感、直觉力、好奇心、想象力、天赋智慧和感受感觉的能力,这些并没有随岁月的流逝和成长而改变或衰退。在我们年幼时,因为我们的心灵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和安慰,使得我们的内在形成一个被隐藏的敏感脆弱空间,如同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等到我们成年后,一旦遇到挫折,就会被这个内在小孩接管,沉浸于痛苦中,做出不负责的行为,造成我们在关系中的挣扎和受苦。孩子是没有勇气和智慧来面对他所遭受的伤害的,但是身为成年人,我们有足够的成熟度,就像安抚、疼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疗愈我们的内在小孩。一旦我们的内在小孩得到了疗愈,他的喜悦、创造力、生命力、信任等特质就能毫无阻拦地表达出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和希望。
4、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一个这样的内在小孩:有着深沉的恐惧和缺乏安全感的内在空间;
5、因为当我们还是孩子时,我们经常得不到本来应该得到的来自于父母的认可、支持与爱;
6、因为当我们还是孩子时,我们都曾感受到不被爱、不被看到、不被听到、被指责、被比较、被忽略;
7、因为当我们还是孩子时,我们无法清楚地去表达我们的需求和愿望。
8、所有这些都造成了我们的创伤,然而,为了生存、为了长大,我们埋藏了这些创伤。我们隐藏了合理的需求和愿望,我们失去了和纯真、欢笑、真实以及生命本质的连结。我们把恐惧与伤痛放在一旁不理不睬,我们习惯处于分裂和分离中,就这样这成为了我们生活的方式。甚至,我们还把这种创伤,无意识地一代一代的延续给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后代,让孩子们也一直在重复着在这些创伤中生存!
9、*对亲密情感充满渴望,可每当靠近的时候又忍不住想逃开;
10、*渴望肌肤相亲,可是一旦被触碰却莫名紧张不安;
11、*我们努力经营婚姻,却还是得不到丈夫的疼爱或妻子的欣赏;
12、*我们不断证明自己,却还是无法获得父母的肯定;
13、*我们为孩子煞费苦心,却还是无法和孩子沟通;
14、*我们不敢说“不”,被他人侵犯界限也只会忍耐。
15、*身体处于紧绷的状态,敏感、失眠、抑郁、躁狂、长期噩梦;
16、*成天劳碌匆忙,无法活在当下,容易疲劳,走神,健忘;
17、*上瘾的行为:抽烟、喝酒、暴饮暴食、吸毒、药物依赖。
18、*无助感,无法感受到周围亲人、朋友的爱和支持
19、*常常处在焦虑、恐惧、抑郁、悲伤、内疚中
20、*情绪容易波动,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
21、*缺乏对人的信任感,对他人和环境过度防卫,害怕受到伤害;
22、*负面思维,凡事总是往不好的方面想;
23、*头脑中总是有两个声音喋喋不休,自我争斗。
24、当头脑层面转化时,许多内在的障碍、制约、信念将被一一瓦解。头脑将停止分裂与冲突,我们会更加明晰、专注与单纯,出现在头脑中更多的是那些真正需要思考的事情,身心会进入更深的放松状态,我们将与自己、与他人和谐相处。
25、深度清理情绪层面,释放那些压抑并影响我们生活的负面情绪,看清负面情绪背后的根源,我们不再认同这些情绪,我们的自我感从情绪层面解脱出来。我们能以一种更加深刻的方式感受世界,我们开始毫不设防、高度敞开,从我们心中自然流露出来的便是爱——无条件的爱!一种全新的认知被开启,它将帮助我们去终结日复一日的冲突与苦难。
26、身体层面转化之后,人们的感官将变得敏锐,我们或许发现自己对环境变得敏感;我们或许开始感觉到以前感觉不到的事物;我们或许能够感觉到别人正在发生的情绪。生活将以你从未想象过的方式自由流动,生活变得像魔术般神奇。我们将拥有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在生命之流的带领下度过每一天!
二、23《拥抱你的内在小孩》第十一章(1)
第十一章补偿机制——我们用来避开角色和行为
补偿机制和控制有关,它掩饰了我们的恐惧,是我们对自己和他人隐藏恐惧的方式。它是无意识地保护我们免于威吓和免于感受恐惧的惯性角色和行为。身为一个小孩,找到方法来承受身体的被侵犯和精神的受创,对我们的生存和精神健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出于掩饰心态所做的补偿行为,基本上正是为了应付那些侵犯我们的各种势力,包括所有具攻击性、粗鲁而没有自觉的能量。我们学会取悦讨好、退缩或战斗,尝试各种方法来控制和运用这股侵犯的能量。经由观察他人的作为,我们学会了这些行为。
我们学会了靠补偿行为来保护自己,但是也因此而让我们和自己失去了联结,因为它们将我们带离了天性和本质。每当我们处在补偿状态时,我们的真实能量就妥协了,变得不真实,而扮演着让我们保持安全的角色。
自我价值是建立在成就上,建立在我所做的事,而不是我的真实面貌之上。所以,我把能量投入到追求成就和取悦讨好,而自己内在很深的一部分总是被隐藏和隔离起来。
所有补偿机制的根源其实都是恐惧。我们取悦讨好,为使周遭环境看来和谐安全;我们奋斗,为了感到能掌控环境;我们退缩,为了远离所察觉到的来自环境的威胁;我们绞尽脑汁分析,为了使环境的混乱看来有其道理。我们保持忙碌,是为了永远不必停下来感受恐惧;我们为自己和他人定下许多规则,以创造出安全、舒适与一致性;我们利用权力、金钱和性来控制他人;我们借治疗、教导和宣扬道义来控制自己所处的世界。
躲在这些永无止境、令人精疲力竭的行为背后的恐惧其实是:
1.我们必须面对无法掌控的生命事件的恐惧。
2.我们必须面对内在深处令自己感到毫无价值的羞愧。
3.我们必须面对被拒绝和被遗弃的痛苦。
4.我们必须面对被侵犯、被粗鲁对待和不被尊重的恐惧。
身为一个取悦者是令人感到羞愧的,它让我们付出了尊严与自尊的代价。
我还借着认为自己是个很亲切的人来增强我的自满。我们可以欺骗自己,以为我们的善解人意是有灵性的、非暴力的、慈爱的,却未认出伴随这些行为而来的堕落,以及深藏在底层的巨大愤怒。
我们用很多方式来控制,像父母对待子女般地照顾他人是极为常见的一种,它让别人需要我们且变得依赖我们。强横霸道是另外一种,试着用我们的权力压倒对方,通过使用暴力或威胁着要使用暴力,通过言语、金钱、性和聪明才智等任何行得通的方式。我可以看到霸道出现在我的想当然、严肃僵硬、爱批判、严守纪律和雄心壮志中,我把过去那些别人要求我达到的高标准,原封不动地用在自己和他人身上。
一旦情势许可,我们就会透过控制与蛮横的方式,将昔日那些因为取悦讨好而积压起来的愤怒,一股脑儿地释放出来,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在亲密关系中,也会爆发出相同的动力。由于被压抑的痛苦、屈辱与伤害,控制者用扭曲的方式来展现天生的领导能力和照顾特质。
能量从身体移向让我们感到安全、牢靠和可控制的头脑。我们以为自己知道一切,但事实上却阻碍了真正的了悟。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保护机制所带来的恶性循环,伴随理性化防御而来的愤世嫉俗与尖酸刻薄,极具杀伤力。
而且我们筑起高墙,将难以理解和惊惧害怕的事物排拒在外,而往往变得一副择善固执、正义凛然的样子。当我们试图让事情符合自己脑袋中的构想时,其实是在掩饰巨大的恐惧和被压抑的愤怒。
叛逆给予我们勇气来突破制约的束缚,看穿周遭的虚矫、否认和幻想,并彻底摧毁那些世俗的、循规蹈矩的传统。
然而,处于对抗和叛逆中时,我们的愤怒是无意识的。我们迷失在反抗、攻击和防御中,不断地怀疑和警戒,总是在提防着受到虐待或误解。我们变得急躁冲动,在还没有看清和感受别人真正用意的时候骤下结论。愤怒和反弹变成我们的手段,让自己可以不去感受痛苦、恐惧和绝望,不去感受灵魂深处的悲伤与悔恨。对抗者甚至会对苦难与逆境上瘾,抗拒者带着某种自以为是的傲慢,认同于自己的否定性。
我们可以和自己内在的生命能量与热情有更多联结,并开始在生活中表现出来。我们虽已走出颓丧,但除非我们清理净化了战斗者的反弹行为和偏执,要不然这类补偿仍旧是我们防御的无意识部分,并将带给我们许多孤立和痛苦。
保护我们自己最容易的方式之一,是保持距离并躲进自己的世界,将自己的能量抽离具有威胁性的事物,以及那个似乎是排山倒海而来、嘈杂、麻木不仁又快速变化的世界。
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经验过,与人亲密相处需要能够从完全退缩且害怕敞开的状况中走出来。处在单独中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力量和满足,但那是缺乏滋养的。
我们内在的退缩者怀有一种强烈放弃与失望的感觉,几乎无法撼动。退缩其实和我们内在紧抓不放的巨大忧伤紧密相连。然而要感受痛苦,必须放下单独、离弃与绝望所提供的安全感。只要我们退缩的补偿机制依然是无意识的,它就会继续把我们和自己的感觉隔开。
这类保护的积极面向是,那些原本会被用在安抚协调、战斗或控制的巨大能量,可转为用在创造力和内省上。但是,退缩者的情感通常也极度枯竭而不自知,为了过去受辱的尊严而躲藏在愤怒的无意识避风港中。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作者【美】克里希那南达和阿曼娜夫妇,本书从内在小孩的角度,讲述从恐惧到爱的旅程。
三、拥抱你的内在小孩的作品目录
1、第二章认出恐惧并接受它——与恐慌的内在小孩为友/12
2、恐慌的内在小孩会主导我们的生活/13
3、“情绪的恐惧”和“真实的恐惧”/16
4、惊吓如何将我们带离自己的中心/49
5、——穿越挫折与悲伤,放下并感受幸福/53
6、被遗弃的经验打开通往内在的空间/53
7、被遗弃和被剥夺一只是程度轻重之别/55
8、我们内在的修行者而非内在小孩,可以进行伤痛的疗愈/61
9、第二部孩童意识状态如何操控我们的生活
10、第六章反弹行为、任性、不切实际的幻想
11、第五部超越恐惧的联结——迈向有意识的爱
文章到此结束,假如本次分享的拥抱内在的小孩这本书推荐语和Embrace your inner girl/boy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