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凯之家

统计年鉴的统计范围和内容(广东省统计年鉴的具体数据在哪里能找到)

统计年鉴的统计范围和内容(广东省统计年鉴的具体数据在哪里能找到)

Hi,大家好,关于统计年鉴的统计范围和内容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广东省统计年鉴的具体数据在哪里能找到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广东历年出生人口
  2. 广东省统计年鉴的具体数据在哪里能找到
  3. 广东的流动人口是怎么统计的用的是什么办法
  4. 广东省统计年鉴

一、广东历年出生人口

2022年105.2万人、2021是118.3万人、2020是129.1万人、2019是143.4万人,2018是144万人等。

根据查询中经数据网得知,广东2022年常住人口出生人数是105.2万人,而2021是118.3万人,2020是129.1万人,2019是143.4万人,2018是144万人等,呈现出上下起伏的趋势。但总体上是在下降的。

出生人口是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有生命标志的活产婴儿数的总和。出生人数是指活产婴儿,即胎儿脱离母体时,有过呼吸或其他生命现象。年平均人数是指年初、年末人口数的平均数,也可用年中人口数代替。

二、广东省统计年鉴的具体数据在哪里能找到

我现在也很纠结这个问题!我在图书馆的《广东省统计年鉴》上有看到广东的数据,比较多。《广东年鉴》不太建议去看,因为上面都是文字性的东西,数据基本没有;假设是有关财政和税收的数据话,有专门的广东省财政统计年鉴和税收年鉴。各高校的图书馆应该都有这些年鉴

三、广东的流动人口是怎么统计的用的是什么办法

一个地区人口总量的变化,是人口自然变动(出生、死亡)和机械变动(流入、流出)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动,即人口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之间改变其常住户口,而进行的流入或流出活动;在统计工作中,流动人口一般以“半年”为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剧增;这势必在子女升学、就业、医疗、保险、福利和社会治安等诸方面带来影响。为了满足各级政府对人口流动统计资料的多方面的需求,建立与完善流动人口统计调查制度方法显得特别重要。

一、中国流动人口统计调查制度方法亟待完善

在最近一次的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实施方案和我国现有的人口统计指标体系中,关于流动人口统计的指标较少;在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仅涉及到“居住本乡镇街道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和“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不满半年,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普查项目,这些均是外来人口的范畴;而对“本户户籍人口中外出半年以上人数”的外出人口的普查项目较少;但在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在摸底工作结束后,摸底汇总数与公安部门的户籍人口数据差距较大,个别省份相差千万人之多,引起国家普查领导小组的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搞清全国总人口数据,在第五次人口普查进入登记阶段后,又临时追加了人口流动统计指标,但从指标体系的设计上看也很不科学,主要表现在统计指标解释模糊、指标之间关联性较差、工作的可操作性不强,表式设计繁琐,满足不了各级政府对流动人口资料的实际需要。1%的人口抽样调查更没有关于人口流动方面的项目。

二、在实践中总结出的流动人口统计调查方法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普查小区普查的工作流程是:绘普查小区地图--填制人口普查摸底登记表—填制普查小区的《普查表长表》和《普查表短表》—普查表审核—上报村(居)委会普查办上报乡(镇、街道)普查办。在整个普查工作流程中对于流动人口的统计,虽然在《普查表长表》和《普查表短表》中涉及到外来人口的统计项目,但对外出人口统计仅在按户填报的资料中H4中反映,这很难满足各地政府对流动人口统计资料的需要。

商丘市是人口大市,也是人口流出大市,外出人口在户籍人口总量中占有较大比例,为了准确掌握外出外来人口情况,正确把握全市的宏观人口数量,商丘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在普查的准备阶段就制定了严密的工作流程,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确保普查数据的准确可靠。

1、早在摸底阶段就设计追加了《外来(出)人口调查表》,要求随同摸底数据一起上报村(居)委会普查办。通过填制和汇总《外来(出)人口调查表》,可以全面客观的反映全市外来、外出人口的数量和水平。

2、增加人口在区域间的流动统计分组。由于人口在本县(市、区)范围内各乡镇之间的流动,不影响本县(市、区)的人口总量;在本省辖市范围内各县(市、区)之间的人口流动,不影响本省辖市的人口总量;在本省范围内,省辖市之间的人口流动,不影响本省的人口总量;所以在设计《外来(出)人口汇总表》时,分别设计了人口在乡镇街道的流动、在本省辖市范围内县(市、区)间的流动、在本省各省辖市之间的流动和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省之间的流动等分组;这样可以分别计算各市、县、乡的流动人口数量,满足各级政府对人口总量的把握。

3、明确指标含义、统计范围和指标间的逻辑关系。我们在印发《外来(出)人口调查表》的同时,还下发了详细的指标解释,明确规定:

“外出人口”是指“本户户籍人口中外出半年以上人数”,即在普查表中的按户填报资料中的H4项;“外来人口”是指“居住本乡镇街道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和“在本乡镇街道居住不满半年,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登记时在本地居住的人口。以防止在填制《外来(出)人口调查表》时,对流动人口的重复登记。

本县(市、区)内:即人口在本乡(镇、街道)以外在本县(市、区)以内进行流动;其汇总数表示人口在本县(市、区)内乡际间的流动规模。

本省辖市以内:即人口在本县(市、区)以外在本省辖市以内进行流动;其汇总数表示人口在本省辖市内县际间的流动规模。

本省以内:即人口在本省辖市以外在本省以内进行流动;其汇总数表示人口在本省内省辖市市际间的流动规模。

本省以外:即人口在全国范围内在省与省之间进行流动;其汇总数表示人口在全国范围内省际间的流动规模。

流动人口总数=本县区内+本市以内+本省以内+本省以外

通过以上措施,全市各县(市、区)、各乡(镇、街道),均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汇总得到本辖区内的人口流动资料,从而为全面掌握全市各级外出外来人口的流动范围和数量,为分析人口总规模、总水平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三、运用上述方法对五普流动人口统计结果的客观评价

2000年全市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常住人口775万人,户籍人口794万人,二者相差19万人;而在《外出人口汇总表》中,外出人口总数为31.7万人,其中流出本市以外的有24.5万人;在《外来人口汇总表》中显示,外来人口3.9万人,二者相抵后,全市净外出人口近20.6万人;五普登记的常住人口、净外出人口与户籍人口比较二者基本吻合,能够真实反映全市人口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

在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摸底阶段,由于我们及时追加了《外来(出)人口调查表》,摸清了全市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规模和水平,比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进入登记阶段后又临时增加人口流动指标,提前了一个多月,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从而使被动式的普查变成了主动性的工作,探索出了流动人口统计的成功经验。

四、建立完善流动人口统计指标体系的思考

由于时间仓促,我们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所设计的《外来(出)人口调查表》也只能反映流动人口的总规模,在反映流动人口的构成情况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认为人口流动统计指标体系除以上所含的内容外,对外出半年以上人员还应包括以下几项:

1、流动人口的性别构成统计。在设计普查登记表时,可以增加“性别”一栏,分列“男”、“女”,进行圈填。

2、流动人口的职业构成统计。增加“职业”一栏,分列“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人员”、“农业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和“其他人员”。

3、流动人口的年龄构成的统计。增加流动人口的出生年月日统计。

4、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构成统计。增加“文化程度”一栏,分列“大学本科及以上”、“专科”、“中专”、“高中”、“初中”、“小学”、“扫盲班”和“未上过学”。

在设计关于流动人口的统计指标体系时,还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加入有关外出人口的一些登记项目,在便于计算机分组汇总的前提下,满足各方面对人口流动资料的需求。

四、广东省统计年鉴

《广东统计年鉴—2012》(下简称《年鉴》)系统收录了全省及各市、县(区)2011年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1978年以来各个主要时期全省的一些主要统计数据,是一部全面反映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

本《年鉴》正文内容分为22个篇章,即:1、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2、综合;3、国民经济核算;4、人口;从业人员和职工工资;6、固定资产投资;7、能源;8、财政、银行和保险;9、价格指数;10、人民生活;11、农业;12、工业;13、建筑业;14、运输和邮电;15、国内贸易;16、对外经济;17、旅游;18、教育、科技和文化;19、体育、卫生、社会福利、环保和其他;20、区域经济主要指标;21、城市主要经济指标;22、县(市)主要经济指标。同时,附录有4个篇章。1、部分省(市)主要统计指标;2、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澳门特别行政主要统计资料;3、中国台湾省主要统计指标;4、部分国家和地区主要统计指标。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假设本次分享的统计年鉴的统计范围和内容和广东省统计年鉴的具体数据在哪里能找到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本文内容摘抄自互联网,只做模板演示使用,无其它用途,如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发送邮件至#qq.com反馈,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