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凯之家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是什么档次(容易发表的大学学报)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是什么档次(容易发表的大学学报)

可爱的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是什么档次和容易发表的大学学报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是什么档次以及容易发表的大学学报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农业类,生物科学类国家一级学报目录
  2. 农业类核心期刊都有哪些啊
  3.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算核心期刊么
  4. 容易发表的大学学报
  5.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师资力量

一、农业类,生物科学类国家一级学报目录

1、中国油料(改名为:中国油料作物杂志)

2、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3、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4、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5、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等

6、浙江农业大学学报(改名为: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二、农业类核心期刊都有哪些啊

1、农业类核心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作物学报、中国水稻科学、麦类作物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灌溉排水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等。

2、《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56年9月,是经中共江苏省委文化教育部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

3、据2018年11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官网显示,《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第九届编辑委员会(2018年—2023年)共有顾问2人、编委52人。

4、浙江大学学报由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辑:应用物理与工程、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B辑: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组成。

5、《麦类作物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作物学会联合主办的麦类作物学术专刊。

6、据2018年12月《麦类作物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麦类作物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学术顾问12人,委员57人。

7、《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唯一的一种有关油料作物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

8、《农业工程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

9、1985年,《农业工程学报》创刊;2000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5年,改为月刊;2012年,改为半月刊。

10、据2018年4月《农业工程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农业工程学报》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有委员120人、海外委员18人、顾问委员15人、编辑5人。

三、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算核心期刊么

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五大核心期刊权威机构的评选结果均没有《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理学版)、(医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属于核心期刊。

四、容易发表的大学学报

1、成都理工学院学报(社科)、辽宁师专学报(社科)、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沈阳工程大学学报(社科)、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山西能源学院学报》、《齐齐哈尔大学学报》、《长江大学学报》等。

2、《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硕士读作可发,优质稿件不收版面费.

4、审核速度很快,大部分投稿一个月就能拿到终审结果,审核难度也不高。

5、《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虽然是社科类学报,但主要还是发布农业研究,三农问题等方向的论文。

7、审核速度方面,初审就要大半个月,外审也经常要拖两三个月,不过编辑态度貌似还不错,联系询问都会有回复,退稿也会多少写点意见。

五、山东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5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0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1人;入选山东农业大学“1512工程”第二层次5人。设3个系、1个研究所和1个实验教学中心,即食品科学系、食品工程系、食品生物技术系、食品科学研究所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食品科学”学科为“十二五”省级特色重点学科。设有“十二五”省级重点实验室:“食品加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实验室”。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水平较高,教学科研设施优良,在国内同类高校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学院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设有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发酵工程”,“食品工程”和“食品加工与安全”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和“中英食品质量与安全”4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721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76人。

多年来,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涵盖面逐渐拓宽、适应性逐渐增强。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支持学生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学院有“食苑协会”、“葡萄酒文化协会”、“外语协会”、“计算机协会”、“科技创新协会”等十多个学生社团,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十一五”以来,学院科技创新工作有了长足进步与发展,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及省部级项目62项,承担企业委托横向研究课题51项,到位科研经费5116万元,其中横向经费3979万元;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2项,授权专利6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0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99篇。经过多年努力,学院形成了鲜明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优势明显;食品科学学科,特色鲜明。粮油产品加工、畜产品加工、园产品加工、酒类酿造、食品贮藏与物流、食品化学与营养和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与管理等研究方向取得一大批成果,具有较高学术水平。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途的学科之一。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发展,随着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将给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提供难觅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全院师生员工正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建设发展全局,按照学校建设文化强校名校的要求,坚持在文化层面办大学和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秉承优良传统,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勇于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科学发展道路,继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努力将学院建成为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优势更加明显,食品科学学科特色更加鲜明,国内同类学科领先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基地。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7人,占教师总数的31.82%;副教授7人,占教师总数的31.82%;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人员的19人,占教师总数的86.36%;在读博士3人;青年教师9人,占教师总数的40.91%,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教师占100%;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4人,占青年教师总数的18.18%。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4人,3人入选1512工程第二层次,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从年龄角度看,35岁及其以下的青年教师9人,占教师总数的40.91%;35-55岁的13人,占59.09%。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中、壮年教师构成了教师队伍的主体,相当数量的青年教师形成了数量充足的师资储备资源,队伍具有较强的发展后劲。

从学历角度看,具有硕士以上人员19人,占教师总数的86.36%,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9人,占教师总数40.91%;具有硕士学位的10人,占教师总数45.45%;且拥有在读博士生4人。35岁及其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达到100%。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正在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职称结构看,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4人,占教师总数的63.64%;中级及其以下8人,占36.36%。队伍中高级知识分子占优势。

从学缘结构看,本校毕业人员9人,占教师总数的40.9%,其他高校毕业的13人,他们来自9个高等院校,占教师总数的59.1%。队伍来源的多样性,有力地带动了学术的交融和提高。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院师资出现紧张情况,对此,学院一方面积极引进,一方面又及时采取了不求我有,但求我用的方针,外聘教授9人,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教师培养作为学院建设的首要任务,不断修订师资培养规划,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培养力度.通过选送教师攻读博士,在生产实践中锻炼、出国进修、在科研工作中锻炼和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等途径,自1995年以来,已派出9名教师到知名学校和科研单位攻读博士学位,占青年教师的60%。2人先后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普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学习工作。3人有从事博士后工作的经历。为了让这支高学历的教师队伍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善于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还结合地方需要,选派1名经验丰富的教授兼任地方科技副县(市)长长达2届。

现有专职教师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4人,在读博士2人,初步形成了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研究方向稳定,向学历层次高、学术水平高方向发展的、结构比较合理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

食品机械、食品储藏、粮油食品加工、园产食品加工、畜产食品加工、水产食品加工。

近几年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科技部九五重点攻关课题龙口市高科技开发项目,山东省科技厅小麦深加工,山东省科技厅大麦深加工,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委、山东省教委等科研项目16+项。其中许多研究项目属国内领先地位,填补了国内研究空白。获国家科委新产品新技术金牌奖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近几年来,先后在《中国农业科学》、《中国粮油学报》、《食品与发酵工业》、《食品科学》、《农业工程学报》、《园艺学报》、《化学通报》、《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等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8+篇,主编、参编专著12+部,英文论文4篇。

可进行下列项目的对外技术服务及合作研究:谷物膨化食品,营养保健食品和功能因子提取就用,泰山赤灵芝营养保健饼干,食用级羟丙基糯玉米淀粉制备,燕麦营养保健挂面,南瓜营养保健面条,赖氨酸自发面粉,斯麦尔系列营养麦片,活力钙大麦营养麦片,赖氨酸营养方便面,高档色拉没生产技术,耐热人造奶油生产技术,高档氢弹化油生产新技术,浓香花生油生产技术,大豆分离pr生产新工艺,花生蛋白营养饮料生产技术,香脆花生生产技术,果品蔬菜加工工艺,食品厂工厂设计、设备选型和工艺设计,大蒜蒜素、多糖等功能成分的提取及应用研究,小型淀粉机械的选型配套,食品机械及冷库设计安装调试,果品、蔬菜、花卉贮藏运输保鲜技术及其新产品开发,全蛋白鸡肉肠制品加工技术,鸡、牛肉制品中最优组合添加剂配方,第列低温火腿制品加工技术,肝肠、钙肠等营养保健系列肉食品加工技术,整禽制品加工技术,冷却肉生产体系技术,高档牛肉快速嫩化、保鲜技术,发酵乳制品加工技术,系列酸奶生产技术,花色奶生产技术,乳品加工厂设计施工技术,雪糕冰淇淋生产技术,无铅营养松花蛋生产技术,松花蛋加工厂设计新技术,承担各种类型的肉、乳加工技术培训班。

现有教师8名(出国留学人员1名,职称、学历未计算入内),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高级职称比例为62%。博士4名,硕士2名。

食品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保健、食品安全与标准化、食品分析、食品添加剂、食品生理生化、食品工厂设计、食品商品化处理、食品企业经营管理

1.超微细低温营养钙肠机理及加工技术

3.非油炸果品蔬菜脆片加工技术与设备开发

4.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天然生理活性成分(油脂、色素、卵磷脂、黄酮等)的技术

5.核果类(桃、李、樱桃、杏)的保鲜技术

6.食品农残、药残、重金属的检测与分析技术

7.开办食品农残、药残、重金属的检测与分析培训班

8.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课题的规划与可行性报告

9.开办食品质量与安全(含国内外食品质量标准)培训班

10.营养食谱设计及营养食品开发

近几年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科技部九五重点攻关课题龙口市高科技开发项目、国家科技部果品加工及产业化技术研究,山东省科技厅用玫瑰茄细胞生产花色苷的研究、山东省科技厅产香嗜杀苹果酒酵母的选育、山东省科技厅苹果加工与产业化开发、山东省教育厅生物法生产酸麦芽、泰安市科技局果酒研究等7项研究课题;横向研究课题5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获泰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先后在《Food microbiology》、《食品与发酵工业》、《工业微生物》、《食品科学》、《酿酒》、《中外葡萄与葡萄酒》、《粮油食品科技》、《郑州粮院学报》、《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等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参编专业著作两部。

食品微生物;发酵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食品微生物选种育种;发酵食品风味物质研究;发酵食品新工艺、新技术研究与工艺设计。

可进行下列对外技术服务与合作研究:各种果酒的酿造工艺、工艺设计、设备配套与选型;鲜榨浑浊苹果汁的研究与开发;各种啤酒、果汁啤酒、风味啤酒的研究与开发;工业微生物的选种育种;水果蒸馏酒的研究与开发等。

关于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是什么档次和容易发表的大学学报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假设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内容摘抄自互联网,只做模板演示使用,无其它用途,如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发送邮件至#qq.com反馈,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