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攀升主机2024和3000主机天花板2023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2024车市还要继续“卷”
尽管过去的2023年,从下半年开始,国内汽车市场迎来了一波消费复苏,但由于接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市场处在一个萎靡不振的动荡期,所以即便是回暖,大多数经销商距离主机厂的考核目标也未能完成。调查数据显示,仅有37.4%的经销商完成全年任务,有39.4%的经销商任务完成率在70%-90%,仍有23.2%的经销商任务完成率不足70%,甚至出现大批关店、品牌退市等现象。在降价潮愈演愈烈的2023年,内卷、价格战、亏损、新能源冲击、活下去等关键词也成为汽车经销商的年度写照。不过,既然存在就要继续坚持下去寻求一线生机,对于刚刚开启的2024,各家车企已经开始利用空窗期来抢占先机了。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年销破300万
这其中,最大的赢家,毫无疑问是比亚迪,无论怎么辩驳,毕竟数据摆在那里,2023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02.4万辆,累计同比增加61.86%,公司成为2023年中国及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细分来看,12月王朝+海洋销量32.3万辆,同比+40.7%,环比+11.5%,全年累计287.7万辆,同比+55.3%;12月腾势销量1.2万辆,同比+98.8%,环比+0.7%,全年累计12.8万辆,同比+1203.1%;12月仰望销量1593辆,环比+290.4%,方程豹销量5086辆,环比+712.5%,新品牌销量攀升较快。遍布大街的秦PLUS和宋PLUS如今已经成为细分市场绝对的王者。
新势力2023年成绩单出炉“理蔚零”表现亮眼
曾经的蔚小理,变成了如今的理蔚零,纵观2023全年,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和零跑汽车摘得全年交付前三名,分别达到了37.6万辆、16.0万辆和14.4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82.2%、30.7%和29.7%。而曾经的三强小鹏汽车如今掉到了第四的位置、与哪吒汽车和问界汽车分列第4位至第6位,分别实现交付14.2万辆、12.7万辆和9.4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7.3%、-16.2%和23.9%。在高端市场领域,理想凭借着移动大沙发、全家出行头等舱等噱头成功的从过去的危机中走了出来,打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翻身仗,实属不易。
与此同时,以上数据也意味着,2023年除哪吒汽车外,5家新势力全部实现17%以上的增幅。相关业内专家表示:“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已经进入深度重塑期,2024年应该是竞争更加激烈、竞争格局更加分化的年份。”对于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必然增长,这种局面到来的会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快,从曾经的抢占市场,到如今的品牌地位之争,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行业分化加剧各家车企都凭特色出圈
就在造车新势力12月份业绩欣欣向好之际,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品牌也延续了此前良好走势。一些率先转型,并且拥有深厚品牌底蕴的品牌,也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寻求着稳中有升的市场打法。
数据显示,广汽埃安2023年12月份销量为4.6万辆,同比增长53%,2023全年累计销量超48万辆,同比增长77%。按照规划,广汽埃安2023年的销量目标是“保50万辆争60万辆”,若按照50万辆计算,2023年广汽埃安完成率达96%,以目前的车市竞争强度来看,虽然最终未能完成目标,但对比大批品牌亏损、退市、转型失败,这样的成绩依然是值得肯定的。
与埃安不同的是,深蓝汽车凭借着仅仅2款车型,便创下了12月份交付量1.8万辆的全年新高成绩。深蓝S7的惊艳推出很好的为品牌注入了一阵强心剂。2023年全年,深蓝汽车累计交付量达13.7万辆。截至目前,深蓝SL03累计交付量突破10万辆。相信2024年随着产品类别的逐渐丰富以及两款车型不错的市场认可度,深蓝汽车应该会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向上攀升。
作为吉利汽车的创新先锋,极氪汽车在12月份销售新车1.3万辆,环比增长2.84%,2023年累计交付量达11.9万辆,同比增长65%。极氪的新增长点在极氪007,该车在2023年12月27日上市。据官方透露,极氪007从开启预售到正式上市,在40天时间就累计超5万台订单,很显然,更亲民的售价成为了它的制胜法宝。
除新能源车外,传统油车在年底也有降价举动。面对着新能源车型的强有力出击,如今的燃油车市场已经不再出现品牌“店大欺客”的现象,自降身段降价保销量才是稳住品牌的唯一途径,目前市场上,曾经没有优惠甚至是还要加价提车的车型,如今已经出现降价2W以上的优惠活动,但比较尴尬的是,毕竟曾经自己的光环摆在那里,为了保证销量又不能太大幅度降价来降低车型的“逼格”,所以很多车型出现了停滞不前,甚至是无人问津的境地。
豪华品牌方面,“价格战”下传统燃油车也深受冲击影响。三年前雷克萨斯有的车型还要加价加到15万元才能落地,现在优惠五六万元都要讨好客户才能换来销量,但从市场的反响来看,多数客户并未表示同情,反而对曾经的加价行为感到反感,并说道,并非不舍得加价来提车,而是它本来就应该是现在的价格,这是被打疼了,怕了,才出此下策的结果。
长期以来,我国汽车年销量在2500万—2900万辆区间徘徊。因此,业内始终存在着一种声音:国内新车市场发展瓶颈就在2700万辆左右。在新的发展阶段下,2024年车市将朝何种方向发展?
近年来,随着产品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愈加成熟,以纯电动车型为主的新能源车市场地位快速提升。截至目前,单月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已达33%,且仍保持较快增速。可以预见,未来新车市场完成推广目标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能源车市场的强势表现。业内普遍认为,2024年新能源车年销量将毫无悬念突破千万辆大关,市场渗透率达四成以上。并且,随着传统燃油和新能源完全交替还需至少十年的前景来看,相对保守的客户将更青睐于混动车型来满足稳定性和经济性两大痛点,所以,2024混动车型的销量也将进一步攀升。
新老能源交替大年,选车究竟是求稳还是抢占先机?
即便是豪华品牌,即便强如BBA,也不可否认的在新能源领域彻底的败给了国产品牌,至少2023年是这样的。简单来说,硬件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下限,软件则决定了上限。新能源领域的一些前端品牌,绝大多数都拥有着多年的造车功底,而真正让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拉开差距,并创造全新体验场景的还是软件系统。智能手机和新能源车将加速融合,形成完善的生态互联,这一点,是燃油豪华品牌所不具备的。
可以预料的是,未来的大出行生态,不会是一种零和博弈,更多是行业内的携手共赢。对于豪华品牌发展新能源来说,高昂的售价,极低的性价比以及并不专业的新能源技术,成为了其败阵的三大因素。像文章中提到的埃安来看,品牌并没有急于去推出高端车型去冲击市场,就是因为深刻认识到了品牌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不如走亲民路线稳扎稳打,反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对于BBA这类品牌来说,不如推出一个全新的子品牌,也走亲民路线,依托着品牌雄厚的造成功底,其效果也远比消耗自家母品牌来强得多。市场竞争加剧,未来在手机厂商的搅动下,汽车行业2024会走向何处,绝对值得关注。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秒评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二、张兵:新能源车明年四季度亮相,2024北京现代将迎来新生
2023年11月17日至26日,第21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在广交会展馆举办。
作为今年最后一个A级车展,本届广州车展吸引了众多车企参展。共展出车型1132辆,包括全球首发车59辆、概念车20辆、新能源车469辆。首发新车数量、展车数量均较去年有明显提升。
本次车展,北京现代旗下第11代索纳塔和第5代胜达首次亮相,明年将陆续上市。北京现代市场公关部部长张兵在接受易车/汽车产经采访时表示,明年,这两款车型将作为北京现代品牌向上的重要支撑,与今年上市的沐飒、新伊兰特一道,共同守住北京现代的燃油车基盘。
在新能源方面,明年四季度,一款真正属于北京现代的全新新能源产品也将亮相。用张兵的话来说,2024年,北京现代将迎来“新生”的一年,“通过燃油的新生、新能源的新生,技术的新生,最后达到用户的新生”。
汽车产经:本次车展,北京现代全新索纳塔和全新胜达亮相。此次焕新,这两款车型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张兵:首先感谢易车的邀请。今天上午我们北京现代的展台5.1馆正式开了广州车展的发布会,通过发布会我们成功亮相两款明年的全新旗舰产品,我们第11代索纳塔,还有第5代胜达。
一、第11代索纳塔这款产品我们定义为“年轻B级新旗舰”。
一个是年轻,大家都觉得它造型很年轻化;它是个B级车,也就是我们中高级的轿车;最后新旗舰。
为什么叫新旗舰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这款车型:
第一,叫颜值旗舰,这款车型我们采用全球ONE MODEL统一设计理念,包括星级战舰前脸,非常像当下流行的新能源的品牌。第二,我们在内饰方面做了全新的设计格局,包括我们的双十二的三英寸的曲线屏,还有我们把换档方式变成了旋钮式的换档,所以中控释放非常大的空间,包括内饰的材质方面都做了非常大的更新,所以我们叫颜值旗舰。
第二,我们叫性能旗舰,为什么?这次我们之前在第10代索纳塔有一部分用户对它的变速箱有一定的质疑,这次我们带来全系索纳塔车型都是8AT,同时我们配备两款1.5T和2.5T,最高能到250码,大家知道年轻人对于马力性能非常关注,所以我们能把这个叫性能旗舰。
第三,叫科技旗舰,一说到科技我感觉可能大家更多都会关注智能化或者新能源的品牌,但是北京现代在燃油车的领域当中我们在智能化方面已经做得非常领先,包括ADAS系统,我们以往的车型最高能配备24、25项ADAS,但这款第11代索纳塔我们配备到27项ADAS的智能辅助驾驶,相信一定满足年轻用户对于便捷化、智能化方面的需求。
刚才我们提到第11代索纳塔,我们带来第二款是全新第5代胜达。在今天上午发布会之后,它的展台前面算是水泄不通,大家都非常关注第5代胜达。我们把它定义成“谁能拒绝这款大方盒”。它是全新设计理念,对外创意叫“打破界限”。确实这款产品大家如果能看到它打破常规的城市生活和户外生活的界限,一车满足多用途,也是全新的外观、全新的内饰。我们计划第5代胜达会在明年年中左右带来跟消费者正式见面,正式上市。
第11代索纳塔我们计划在2024年3月份左右会做正式的上市,同时请大家一直关注这个北京现代,一直关心2024年这两款旗舰产品。
汽车产经:2023年即将结束,这一年北京现代取得了哪些成绩?
张兵:今年如果来问各个车企的业绩,大家回答的压力都非常大。坦诚说2023年整个行业都非常卷,北京现代本身我认为通过努力也取得一定的业绩和一定的数据。
第一,我们成功上市了2款全新产品,我们ix35升级版沐飒,定位年轻用户。第二,全新的伊兰特,我们定位的是帅哥靓女的年轻潮流用户。两款产品的成功上市基本上保证我们在2023年燃油市场上主要的基盘。
第二,我们在业绩、在数据上也取得一定的突破,在过去10个月我们伊兰特家族连续7个月破万,所以稳定了我们在燃油车的大盘。第二,SUV家族也是连续3个月破万,达到4.6万辆,前10个月。同时我们新上市的ix35升级版沐飒连续5个月份额都在提升,所以在业绩和数据方面我们认为北京现代在2023年有可圈可点之处。
除了在业绩、新产品之外,我们在营销端,包括在售后服务端也做了非常大的变化,在营销端第11年赞助马拉松,同时在年轻用户特别喜欢的短视频、直播的过程中也加大投入,和大家做近距离的交流与沟通。同时在售后端,我们连续第11年蝉联售后满意度第一。
通过以上几种努力和方式,在当下内卷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北京现代在2023年稳住了我们的基盘,稳住了我们的用户,才能更好为2024年发力。
汽车产经:您刚才提到2023年市场非常卷,现在很多车企会反馈说,卷可能会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常态。面对这种新的大环境,咱们明年作战计划是怎样的呢?
张兵:大家都在想2023年很难,但可能2024年更难。但是不管行业怎么样,我们要从自身出发,要去坚持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我个人认为汽车这个行业和其他的行业还是有所不同,因为汽车这个行业是一个要坚持长期主义,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消费者用户的需求。
回到2024年具体的内容,我认为我们从几个方向上去做努力:
1、还是要稳定好燃油车的基盘。因为北京现代过往21年我们主要用户来自于燃油,包括新增用户的口碑也是我们的品质、颜值,包括科技方面。所以2024年第一我们通过两款旗舰产品SUV和轿车去稳定燃油车大盘的继续。
2、在当下中国市场来说,没有智能化和电动化就是非常困难的市场。所以我们要加快在智电时代的步伐,这里很高兴跟大家交流,我们会在明年年底预计会有一款真正属于北京现代的全新新能源产品,也请消费者敬请期待。
3、对于一个车企来说,长期的发展还是要看技术,所以北京现代我们要坚持技术领先的发展模式。但技术我们得益于来自于双方股东的大力支持,一个现代汽车,一个是北汽集团。现代汽车大家都知道,通过过去的努力,现代汽车在2023年首次达到全球TOP3的业绩,取得这些成绩是很不容易,但这也代表现代汽车无论在新能源、智能化,机器人和公共出行等方面都有些新技术的布局和能力。第二,北汽集团我们都知道在智能化和电动化方面有很多技术积累。所以通过两大集团的背书,对北京现代的未来一定能更高的赋能,也能够帮助主力北京现代在2024年乃至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会继续以技术去引领行业,以技术服务客户。
汽车产经:您刚才提到2024年底可能会有一款属于北京现代的新能源,我之前看到过有些消息说是现代跟北汽合作的电动车项目在持续推进,我们的新车型和这个项目有关系吗?
张兵:是有一定的关系。在当下来说,主流合资企业大家都有新能源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方向,北京现代采用一种全新的模式,通过依托利用股东双方在技术端产品端的优势去做整合合作,相信在不久将来,大家也一定能够更多来关注认识到接触到北京现代新能源产品,我们计划是在明年四季度会正式跟大家见面。
汽车产经:关于电动车的渠道模式,北京现代已经有新的设想了吗?
张兵:这个方面还在规划,因为新能源产品和我们传统燃油车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包括销售的模式,包括运营的模式。可能会和当下主流新能源品牌销售方式不一样。
当然北京现代相比他们来说我们还有自身的优势,我们有稳定的销售网络和基础,北京现代目前还有400家将近500家的销售网络,当然这些网络需要进行全新的升级,满足新能源产品销售的模式,我们也在讨论、也在研究。但核心我们认为新能源的销售一定要让用户更多去做体验,更近距离接触到你的产品才能够感受到它的价值。我相信北京现代依托原有的优势,加上我们对新能源的了解和认识,相信我们在新的模式下,也一定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汽车产经:北京现代明年市场销量目标是怎样的?
张兵:我们和其他的品牌不太一样。很坦诚地说,过去北京现代追求的是量,我们在销量方面不断攀升,创造了现代的速度。但在当下更多关注质量,也就是发展的质量。具体从业绩的数据这个方面,我觉得对我们不是最关键、最核心的,我们更坚持像刚才提到的高质量发展、长期主义,更多关注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们新能源产品是不是能够得到市场上更多的关注度。这些是我们更多想要关注的。
我们要保住北京现代现有市场的同时,开拓更年轻的消费者用户,这是我们2024年最主要的目标。对于2024年对于北京现代来说,是“新生”的一年。也就是通过燃油的新生、新能源的新生,包括技术的新生,最后达到用户的新生。
汽车产经:明年北京现代除了推新车型之外,在守住燃油基盘方面还会有哪些新动作?
张兵:燃油还是占据市场的主题,这个大家都知道。对于北京现代来说,重点在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爆款产品。
明年我们产品可以分成两大阵营,一部分产品是我们的爆款和经典产品,比如我们的全新伊兰特上市很成功。第二,我们ix35升级版沐飒,我们争取把它的量和份额做到更高。还有我们的途胜产品。通过这三款产品稳住我们主要的基盘。
第二,刚才提到两款新车,包括我们第11代索纳塔旗舰轿车,还有第5代胜达旗舰的SUV,这两款旗舰产品我们认为它们除了承载一部分的销量,还承载着对于品牌的提升,对于品牌向上的拉动,对于覆盖更高调性的用户起到我们的价值和作用。
所以这两大阵营各自有各自的任务,我们经典产品突破我们的量,我们高端产品在铺量的基础上提升我们的价值,通过两种方式相互融合,我相信这就是2024年北京现代的取胜之道。
汽车产经:进入新能源市场,北京现代如何看待当下的价格战?如何处理销量和利润的平衡?
张兵: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看市场。首先从汽车行业消费模式来看,过去是卖方市场,主机厂商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消费者为什么产品买单。到近几年包括新势力崛起,大家转向买方市场,不断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回到北京现代,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坚持自己取胜和营销的方式。利润和销量这些方面可能不会作为北京现代第一次进入新能源市场时的最主要关注对象。我们最主要关注的是什么?是不是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我觉得这是所有车企归根到底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因为只要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就能把那一部分用户不断的扩大,通过不断扩大去提升我们的能力,包括我们的销售规模、营销能力。
所以这个问题我认为最归根到底还是要看我们的产品,包括我们营销模式是不是被市场所接受,这是关键。
三、「人汽」电池企业2024年还将迎来腥风血雨
年销售超过8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中国车市,本质上已经被电池捆绑。无论是电池的价格还是性能,以及供应链的稳定,主机厂都被电池企业死死地拿捏。
因此,对于整车企业来说,如何把命运牢牢握在自己手里,非常关键。
自研电池,成主机厂的一门必修课
正如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所说的,电池成本攀升,“广汽在给宁德时代打工”。这句话其实已经把主机厂自研电池和电芯的目的表露地一清二楚:将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放眼全球,拥有自研电芯能力的企业并不多。特斯拉是最早的从事电芯自研的企业,如今4680大圆柱电池是其核心技术之一。虽然特斯拉找来了松下为其代工,但是没有人会怀疑特斯拉在整个电池项目上的主导能力。在国内,比亚迪能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销量持续走高,自研自造的刀片电池居功甚伟。
所以,无论是蔚来、哪吒这样的新势力,还是吉利、广汽、长城这样的传统车企,都有一个自己的“电池梦”。
为此,广汽不惜投资109亿打造因湃电池智能工厂,生产广汽埃安全栈自研自产的P58微晶超能电芯,工厂预计在2024年实现18GWh产能,2025年底落地产能36GWh。要知道,广汽集团在2022年全年的利润不过只有80亿元,而今年上半年的利润更是只有不到30亿元。如此重仓一个电池项目,除了为广汽IPO寻求更高估值增加“家底”之外,更多还是希望未来埃安的电动车,能够在电池方面做出像比亚迪刀片电池一样的特色,在性能和成本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除此以外,长城汽车旗下蜂巢能源的短刀电池、极氪的金砖电池、岚图的琥珀电池及云母电池、哪吒的天工电池、上汽的魔方电池、吉利的神盾电池以及长安的电池品牌“金钟罩”等,都是主机厂自研电池的佼佼者。
但不得不说,电池项目花费不菲,动辄都是上百亿的投资。我们罗列了一些整车企业在电池领域投入的项目:
主机厂纷纷布局自研电池,还是因为自研电池会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
一方面,自研电池能够带来性能方面的领先。以比亚迪旗下的刀片电池为例,其能够通过针刺试验在彼时带来的震撼,成为推动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热销的最关键原因。更不要说比亚迪最大程度榨干了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潜力,使其在能量密度方面尽可能接近成本高且化学性质更加不稳定的三元锂电,因此搭载了刀片电池的比亚迪能够迎来热销并不出人意料之外。
再以蔚来汽车自研的150kWh电池包为例。这款半固态电池,经过李斌亲自上阵直播,认证了其在冬日行驶了1044公里之后,依然还剩余3%的电量。虽然这个电池包的电芯是由卫蓝新能源提供,单电芯能量密度达到了360Wh/kg,但是蔚来对于电芯的集成能力依然发挥得淋漓尽致,其背后的逻辑和比亚迪制造刀片电池比较类似。
另一方面,自研电池也能够帮助主机厂改善毛利率。第三方电池企业并不是慈善家,它们也需要维持一定的毛利率水平。无论是电池的研发还是电池的代工,都不会免费提供给整车企业。在当下电动车业务盈利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将电池相关的毛利率转移到整车上,那么就能够大幅改善单车的毛利率水平,为提升销量乃至进一步推高股价发挥非常可观的作用。
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整车企业自研电池同样也有自己的弊端所在。
首先是研发方面的风险。动力电池是电化学和机械结合的产品,整车企业在这方面积累并不多。更不要说在后期投资建设一座工厂,并部署相应的试验认证设备等全套体系能力,都是花费不菲。按照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估算,车企的新能源车型销量要达到50万辆或电池生产规模达到15GWh以上,自产电芯才可能具备成本优势。而这都还没有计算前期研发、试制等各种存在不可预测的风险。
所以,广汽埃安也没有放弃和电池公司的合作。广汽和宁德时代的合资公司时代广汽也开始二期扩能建设,年产能将提升6GWh。而放眼广汽旗下众多车企,埃安将成为消化这部分产能最主要的渠道之一。更不要说中创新航同样也是埃安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引入多个竞争者,为自研电池寻找一个甚至多个备份方案,以降低自研项目带来的潜在风险,应该是未来一段时间国内整车企业的主要策略。
2023年,国内汽车市场价格战贯穿全年。价格战的背后,由于产能严重过剩所导致的。而我们的电池行业,同样存在非常严重的产能过剩的情况。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荣华在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表示,预计到2025年,国内动力电池产能需求约为1000GWh,但是目前规划的产能却已经高达4800GWh。
所以2023年,国内多家电池企业已经被迫打起了价格战。作为行业的龙头,宁德时代率先发起了“锂矿返利”。按照宁德时代的说法,虽然“锂矿返利”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了和主机厂之间的联系,绑定未来的订单,但其实质上依然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变相降价。当彼时被主机厂奉为上宾的宁德时代,不得不主动降低身价来稳定未来的销量,足见市场竞争之惨烈。更不要说其他规模和体量更小的企业,情况就更加不容乐观。
但2023年对于电池企业来说也不都是坏消息。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仍然在持续增长的同时,2022年11月,高峰值曾达59万元/吨的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今年曾一度逼近9万/吨左右。相应的,今年前三季度,动力电池的价格也同比下降了40%,从曾经的1元/Wh降到了0.6元/Wh左右。更低的锂矿价格,意味着电池企业也有了降价的空间,也算略微缓解了一下电池企业身上的重担。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决定价格的永远是供求关系。在国内电池市场供远大于求,且欧美市场对于中国电池的出口设置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的情况下,中国电池行业在2024年或将迎来一个大洗牌。谁拥有更多的订单,谁的体系能力更强,谁就能成为那个笑到最后的人。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人汽,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关于攀升主机2024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