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凯之家

小米印度市场进入策略(小米在海外市场的开拓)

小米印度市场进入策略(小米在海外市场的开拓)

各位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小米印度市场进入策略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小米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一、中国小米手机占领印度市场首位,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1、中国小米手机占领印度市场首位,原因有这么几个。

2、第一:小米进入印度市场时间非常早,在智能手机还没有遍地开花的时候,小米就未雨绸缪早做好准备了。

3、第二:小米在印度走的路线,深得印度人的欢心,说白了印度的消费水平并不高,而小米走的是性价比的路线,对于印度人来说,买一台小米手机,相当于占到了便宜,在长期的这种思维模式下,小米手机成了印度市场的首选也再正常不过。

4、小米直接绕过线下渠道,在印度最大的电商平台Flipkart上开卖,饥饿营销在互联网上被迅速放大,此后,更多的外国品牌纷纷跟随了线上营销模式,并且快速从线上包围线下,拿下消费市场,再反包线下门店,印度本土企业的渠道优势,完全被中国手机品牌打垮。除此之外,印度本土手机品牌溃败背后也隐含了中国手机市场的变化。这一点,中国手机品牌就做了优化。比如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不仅亲自前往印度发布新产品,流出了经典的hello india,are you ok的段子,还聘请了印度人马努·库马尔·贾因担任CEO,充分授权其管理经营,在他的带领下,小米成为印度市占率第一的品牌,贾因也成为主流媒体评选出的印度最佳CEO。

5、中印市场和发展轨迹相似,但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核心差异就在供应链。印度手机品牌早期设计与研发放在印度国内,大部分的生产完全依靠中国,而我们借助坚实的代工生产经验,把握着产业链、供应商控制以及制造技术积累,这一点,印度始终望尘莫及。同时,印度本土手机品牌由于文化差异、出货总量小、单价低等原因,在中国根本找不到一流制造商,只能选择与二流合作,自然无法在同样的价格上与中国手机竞争。

二、印度市场对小米的影响是什么

1、提到小米在印度的发展,瞬间在我脑海里回荡起一句:Areyouok?

2、这是小米CEO雷军在2015年M4i印度新德里发布会上的英文演讲,魔性的英文口音火遍网络,这段英文迅速被各路大神制作成各种恶搞视频。

3、雷军和小米公司乐见其成甚至推波助澜加以营销推广。因为这一年,小米在印度市场的占有率连前5都挤不进去。

4、根据IDC的数据,2015年第2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前五名里没有小米的位置。

5、仅仅一年后,IDC的印度手机市场季度报告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小米已攀升至第四名,且与第三名的印度本土厂商micromax极其接近。顺便提一句,2015年上半年,马云曾打算投资7亿美元收购micromax四分之一的股份。

6、小米对印度市场的重视和拓展力度可见一斑。

7、【印度的巨大市场潜力对小米至关重要】

8、中国是第一大智能手机市场,印度排名次之。而经历了千元机大战的惨烈厮杀,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到几乎所有阶层,国内手机市场已趋饱和。

9、据调查统计,小米2016第一季度手机销售额对比前几年下降25%,第二季度小米手机销售下降38%,第三季度国内销售被指下降45%。国内不断下降的销售额与小米印度的强势发展形成鲜明对比。

10、印度手机用户已突破10亿,而其中智能手机用户仅仅2亿人。印度8亿潜在智能手机用户是吸引世界上任何一个智能手机生产商的最根本原因。印度智能手机普及程度极低,这带来巨大的潜在市场,对国内销量逐渐下降的小米来说,印度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1、【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是低端机的天堂】

12、相比欧美高端机市场,印度市场的消费者对价格极其敏感,毕竟印度人均国民收入仅为中国的四分之一。因此苹果手机在印度市场销量一直不高,而三星则采取高中低全面出击的策略,加之三星销售渠道建设根深蒂固,因而占据印度市场第一份额的宝座。

13、小米手机对于低端机的设计制造和营销可谓经验丰富,驾轻就熟。对中国市场千元手机血战中厮杀过的企业来说,平民化的策略都是熟稔于心的。

14、印度对于小米来说,等同于另一个早期中国。尽管有诸多问题,但经历过低端机血战的小米仍然信心十足。而印度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配合庞大的人口潜力,不得不让小米将目光转移到印度市场。

15、深耕印度市场的绝不仅仅只是小米,华为、vivo、oppo、联想等国内厂商即将开始新的异域厮杀,因为这是一块不知滋味如何但必须要吃的肥肉。

三、华为和小米在印度市场的机会有哪些能体现其公司战略性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开拓印度市场。4月23日,小米将在印度召开新闻发布会,华为投资1.7亿美元在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设立研发中心,据悉海尔最早在年内将向在印度的工厂追加约1亿元人民币投资,而擅长空调生产的美的集团也提出力争在家用和商用空调及微波炉业务领域,扩大在印度的市场份额。

据悉,印度方面也全面启动了吸引中国企业的招商战略,在印度建立面向中国企业的制造业特区计划已提上日程,尚未开拓成熟的印度市场对中资企业而言目前似乎显得格外有吸引力。

来自印度,以新兴市场发展作为研究方向的哈佛商学院克里士纳•帕利普(Palepu, Krishna)教授近日在上海接受第一财经客户端专访时说:“企业现在来印度发展,可以经历像中国过去20年那样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虽然印度制造业产能低,基础设施环境差,但印度最大的优势在于国内市场需求大,所以制造业主要面向国内,不像柬埔寨、越南这些国家的制造业主要面向出口,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

印度浦那马恒大汽车制造厂,一工人正在装配汽车(资料图)

“经常停电、路况糟糕、基础设施漏洞频出,工人技术不过硬,医疗卫生差造成工人经常生病请假。”这是过去几年,那些跑去印度“尝鲜”开设工厂的外企高管口中常听到的抱怨。

“我可承受不起电力、用水或其它生产要素时不时带来的‘惊喜’。在我这个职位的人,都渴望全面、优质、可靠的基础设施。”雅培(Abbot Laboratories)全球营养品部供应链副总裁约翰金纳什科尔(John Ginascol)说,他负责保证公司营养品工厂在全球的顺利运行。

意识到了印度在制造业上存在的差距与潜力,去年9月25日,莫迪上台四个月后首次提出“必须大力发展制造业,确保国家的年轻一代从中受益”。同时,莫迪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放宽外国直接投资限制、税收改革、重新修订劳工和土地征收法规,大力发展制造业及发展铁路和智慧型城市等。莫迪提出的“印度制造”、“数字印度”和“清洁印度”等口号也成功吸引了世界关注。

“美的集团的一些高管来参加哈佛商学院高层管理教育课程时曾跟我表示,美的非常愿意去印度发展,因为他们作为家电生产商,印度可以提供非常大的市场。印度中产阶级人数众多,现在像空调、洗衣机、手机、冰箱这些生活必需品大多从国外进口,如果中国企业能够把工厂开在印度,直接面向印度国内市场,竞争优势非常明显,虽然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帕利普对第一财经客户端说。

制造业发展潜力大、国内需求旺盛、廉价劳动力充足成为印度吸引外资的主要原因。同时,中国劳动力最低工资以两位数的增长也迫使许多公司开始寻找低成本的替代国。

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数据,印度制造业平均每小时的人工成本为92美分。

“越南、印度尼西亚这些东南亚国家虽然制造业成本低很诱人,但它们缺乏大量的劳动力,印度是唯一一个在劳动力方面有能力接替中国的国家,无论越南还是印度尼西亚都不足以填补中国留下的空间,这就为印度创造了黄金机遇。”汇丰银行的高级经济学家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分析称。

但马里兰大学斯密斯商学院的古普塔(Anil K Gupta)教授认为,在道路、海运以及电力系统方面,印度的发展水平还远远无法与中国匹敌,“基础设施的差距会从根本上抵消印度在人力成本上的优势”。

帕利普对本报记者表示,印度要想在制造业达到与中国相同的水平,印度政府必须在提升劳动力产能上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对于劳动力的技术培训、改善公共医疗体系等。

“可能印度正在经历中国20年前经历的类似问题,现在中国产能提升很快,但总体环境也不一样了,中企去了印度以后可能会发现差距很大。但是反过来讲,印度的潜力也很大。企业到了印度以后,可以享受在中国过去20年这样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帕利普如此认为。

4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15年将成为中国与印度两国经济增长的转折点,印度的增速可能从此超过中国。

2014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上任后,提出以“Make in India(印度制造)”为口号的产业振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制造业。中国作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2014年中印贸易额增长7.9%至705.9亿美元,但这一增幅主要来自中国对印度出口的增加,印度同中国的贸易赤字仍高达378亿美元,吸引中国企业到当地投资成为印度政府的当务之急。

自莫迪新政府上台后,一系列改革措施让印度经济重新焕发活力。印度政府对于经济增长的预期比IMF更加乐观。3月3日,印度政府公布最新预测称,2015年印度GDP增长率将超过8%,并在随后几年突破10%。得出这一结果要归因于今年1月30日,印度有关部门实施了新的核算方法后,GDP被大幅上调,但也因此引起很多业内人士的质疑。

总部位于伦敦的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经济分析师希兰•沙阿(Shilan Shah)认为,印度政府大幅上调的GDP数据与该国其他并不强劲的经济数据相比,很难自圆其说。

面对这些质疑,帕利普认为,不管GDP计算方法有没有调整,印度经济增速在加快是事实。

“莫迪新政府上任后,对经济大刀阔斧的改革决心,让印度人民对经济前景充满信心。可以看到,消费者、商业人士,都体现出了一种乐观的精神,这种乐观主义也刺激了人们去消费、投资。”但同时帕利普也强调,现在讨论很多的“印度经济增速超过中国”,他认为有一定的“欺骗性”,“因为本身印度的基数就比较低,比中国要低很多,所以最终来说,印度跟中国仍然有较大差距。”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内容摘抄自互联网,只做模板演示使用,无其它用途,如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发送邮件至#qq.com反馈,本站将立刻删除!